
宽阔笔直的马路直通家家户户,山林间千亩枣树、茶树碧波荡漾,养殖基地里成群的黄牛、乌石猪欢快觅食10月9日,记者走进村美民富产业兴的衡东县大埔镇青鸦村,怎么也无法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个“省级贫困村”、集体经济“空壳村”。
“青鸦村能有今日这番光景,离不开邓书记的呕心沥血,他是我们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和主心骨!”提起村党支部书记邓文彬,青鸦村民无不感激。
青鸦村地处衡东县偏远的干旱洪涝死角,村级道路坑坑洼洼,集体经济几乎为零,全村经济落后,被列为省级贫困村。
面对如此困境,2011年,经村民推荐、民主选举,在外经商的邓文彬毅然放弃自己的事业,回到家乡担任青鸦村党支部书记。邓文彬对村民庄严承诺:“无论如何要摘掉贫困村这顶帽子,让村民过上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好日子!”
为解决全村饮水难、行路难、用电难等民生问题,上任不久,邓文彬就马不停蹄地开展水、电、路三通设施建设。想法是好的,然而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,建设的资金从何而来呢?再三思虑后,邓文彬决定通过“村民筹资、乡贤捐资、部门扶资”等多种途径,累计筹措资金1600余万元。
资金筹措到位后,邓文彬带领村民迅速启动修路、修渠、改水等一系列民生项目建设,先后修建电排3座、安全饮水工程13处,硬化村级公路18.5公里,通自然村寨公路7.9公里,绿化亮化公路18.8公里,农电网改造并增设变压器5台等。村民饮水走上了刷卡供水的“科技用水”之路,全村所有贫困户免费刷卡取水,为全村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。另外还新建了功能齐全、设施完善的新便民中心和文化广场。
“我现在基地务工一年能有收入1万余元,加上土地、资金入股分红和儿子在外务工,全家年收入有近5万元呢!”10月9日,在青鸦村的脆枣基地里,贫困户汪太娥正忙着除草,她高兴地告诉记者,她家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,还住上了新楼房。
近年来,为壮大村集体经济,切实促进贫困户脱贫,改变传统农业模式,在县委、县政府的指导下,邓文彬与村支两委探索“党支部建在扶贫产业链上”的产业扶贫新模式,搭建了党组织助农增收平台,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,以“抱团取暖、捆绑式”发展促造血功能保障。
在邓文彬的带领下,青鸦村以“支部+公司+农户”的产业发展模式,成立衡东县清雅田园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,合作社成员主要为贫困户,主要为成员提供特色养殖、种植,苗木花卉开发新技术,引进新品种,开展技术培训、交流和咨询等服务,让贫困户实现了“种养有技术、销售有路子、效益有保障”。
合作社种植油茶150余亩,脆枣基地160余亩,苗木花卉种植50亩,水产养殖40亩,集体养殖黄牛65头、乌石猪40头、山黄鸡3000羽。目前,合作社与50户贫困户签订了产业帮扶协议,带动50余名贫困户就业。合作社贫困户负责养殖管护,公司统一回收,到年底再将所获得的利润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,合作社成员及贫困户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。
据了解,青鸦村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2100元增长至2018年的12600元,村集体经济收入至2020年可达130万元,成功摘掉了“省级贫困村”的”帽子”,并被评为“湖南秀美村庄”“全省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”。邓文彬荣获“2019年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”荣誉称号。(编辑:邓灵 责编:李少华 三审:张文凯)返回衡阳全搜索首页